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
避免使用 forEach

原文:http://aeflash.com/2014-11/avoid-foreach.html

遍历集合,会产生副作用。——如 mori.each 文档所说

首先声明,本文和性能无关。执行 for 循环总是比执行 Array.forEach 快。如果性能测试显示迭代的开销足够显著并且性能优先,那么你绝对应该使用 for 循环而不是 forEach(总是使用 for 循环是典型的过早优化。forEach 仍然可以在 1 微秒内遍历长度为 50 的数组)。本文和编码风格有关,是我对 forEach 和其它 Array.prototype 方法的思考,与性能无关。

阅读全部

谈谈使用 promise 时候的一些反模式

本文翻译自 We have a problem with promises,为原文题目重新起了一个题目并且对原文有删改。

各位 JavaScript 程序员,是时候承认了,我们在使用 promise 的时候,会写出许多有问题的 promise 代码。 当然并不是 promise 本身的问题,A+ spec 规范定义的 promise 非常棒。 在过去的几年中,笔者看到了很多程序员在调用 PouchDB 或者其他 promise 化的 API 时遇到了很多困难。这让笔者认识到,在 JavaScript 程序员之中,只有少数人是真正理解了 promise 规范的。如果这个事实让你难以接受,那么思考一下我在 Twitter 上出的题:

问:下面四个使用 promise 的语句之间的不同点在哪儿?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doSomething().then(function () {
return doSomethingElse();
});

doSomethin().then(functiuoin () {
doSomethingElse();
});

doSomething().then(doSomethingElse());

doSomething().then(doSomethingElse);

如果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,那么恭喜你,你已经是一个 promise 大师并且可以直接关闭这个网页了。

但是对于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程序员中 99.9% 的人,别担心,你们不是少数派。没有人能够在笔者的 tweet 上完全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,而且对于 #3 最终答案也令我感到震惊,即便我是出题人。

答案在本文的底部,但是首先,笔者必须先探究一下 promise 为何如此复杂,为什么不管是新手还是专家都有被 promise 折磨的经历。同时,笔者也会给出自认为能够快速、准确理解 promise 的方法。而且笔者确信读过这篇文章之后,理解 promise 不会那么难了。

在此之前,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 promise 的一些常识。

阅读全部

ES Decorators简介

我跟你说,我最讨厌“简介”这种文章了,要不是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,早就换标题了!

Decorators是ECMAScript现在处于Stage 1的一个提案。当然ECMAScript会有很多新的特性,特地介绍这一个是因为它能够在实际的编程中提供很大的帮助,甚至于改变不少功能的设计。

先说说怎么回事

如果光从概念上来介绍的话,官方是这么说的:

Decorators make it possible to annotate and modify classes and properties at design time.

我翻译一下:

装饰器让你可以在设计时对类和类的属性进行注解和修改。

什么鬼,说人话!

所以我们还是用一段代码来看一下好了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function memoize(target, key, descriptor) {
let cache = new Map();
let oldMethod = descriptor.value;
descriptor.value = function (...args) {
let hash = args[0];
if (cache.has(hash)) {
return cache.get(hash);
}
let value = oldMethod.apply(this, args);
cache.set(hash, value);
return value;
};
}

class Foo {
@memoize;
getFooById(id) {
// ...
}
}

别去试上面的代码,瞎写的,估计跑不起来就是了。这个代码的作用其实看函数的命名就能明白,我们要给Foo#getFooById方法加一个缓存,缓存使用第一个参数作为对应的键。

可以看出来,上面代码的重点在于:

阅读全部

HTML代码风格检查工具对比

作为一个前端,不可避免同时与三个语言打交道:JS、CSS 和 HTML。而 HTML,超文本标记语言,是其中可编程性最弱的,一直以来得到的关注都较少。加上浏览器对 HTML 逆天的容错支持,即使是错误百出的文档也可以在浏览器里边表现得中规中矩。这样的背景下,绝大部分被产出的 HTML 代码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,比如缺少必要的元信息(meta),比如混乱的 class、id 或属性的取值格式;这些问题或影响页面在不同浏览器下的表现,或增大了页面的开发、维护成本。

因此,选用一个合适的工具对 HTML 代码进行质量控制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。本文选择了 Bootlint、AriaLinter、htmllint、HTMLHint 及 htmlcs 这五个目前最活跃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。除此之外还存在如 tidy、W3C/Mozilla HTML validator 等工具,但它们专注于 HTML 规范,几乎不涉及代码风格上的检查,这里就不做比较。

对比角度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使用及配置
  • 规则实现及自定义
  • 性能
  • 亮点

为了后续说明的便利,这里先对语法风格的规则进行简单的分类,第一类包括 attr-value-double-quotes(使用双引号包围属性值), max-length(限制单行最大长度), tag-pair(要求需要显式闭合的标签显式闭合)等;第二类包括 script-in-tail(JavaScript 内容要求在页面最后嵌入), title-required(要求 title 标签), id-class-ad-disabled(不允许在 id 或 class 的值中出现 ad_,ad-,_ad,-ad 等)等。这两类规则有很明显的区别,第一类偏重于代码格式(遵循与否都不影响最终语义),这里叫它格式规则;对应地,第二类偏重语义,即最终 document 的表现,这里叫它语义规则。一般情况下,前者更适合在语法分析阶段做,而后者更适合在分析完后基于分析结果(AST / document)进行。

阅读全部

IoC 在前端模块化中的实践应用

前端模块化背景

在大部分单页式应用中,前端代码都是以 MV* 的结构来组织的,好处自然不必多说。在开始一个项目时,我们往往会将项目的业务功能纵向切分成多个子业务功能, 以模块的形式分配给团队各个开发人员,以达到最大的并行开发。随着业务的发展,新的项目也越来越多,我们会发现很多新的项目和现有的项目是有不少功能交集的。

从业务角度来看,一个项目就是由各个模块组合而成:A 项目由 m1, m2, m3 组合而成, B 项目则可能由 m1, m3, m4 组合而成。

在业务上将各个功能拆分明确后,很明显的 m1, m3 两个功能在 A 项目都是存在的,从工程角度来说,开发 B 项目的时候如果能够直接将A项目已经开发完毕的 m1, m3 直接复用, 那么必然是能够带来很明显的人力节约。

接下来就是从技术上去实现功能的复用,对于后端来说,通常的做法是服务化接口,而对于前端来说,我们目前的方案正是前端模块化:将功能打包为模块,发布至内部中央仓库, 使用方通过自己的方式(如:npm, bower, link[import], 百度的 edp, fis 等)导入模块包使用。

按照前端模块化的思路,开发新项目时,开发人员的工作从原来的开发所有功能变为:接入已有的功能模块,开发不存在的功能模块。

阅读全部

XHR 和 baidubce-sdk

Content-Type

在开发 baidubce-sdk 的时候,遇到了在不同浏览器(主要是 Firefox 和 Chrome)下调用 xhr.setRequestHeader 设置 Request Header 之后,内部的处理逻辑有一些细微的差别,导致baidubce-sdk无法正常的工作。

1
2
3
4
5
var xhr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xhr.setReques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foo/bar');
// 当Method !== 'GET' 的时候
xhr.open('POST', '', true);
xhr.send('');

对于上面这段儿代码,因为我们显式的设置了Content-Type,所以我们期望的是服务器收到的 Request HeaderContent-Type 应该是 foo/bar,实际上在 Firefox 里面会自动添加 charset=UTF-8,也就是服务器得到的信息是 foo/bar; charset=UTF-8

阅读全部